Chinese culture
中華文化
手工藝工作坊
handicraft workshop
- 每節時間:1.5小時
- 建議人數:10人
- 建議節數:10節或以上
- 建議對象:小學、中學(該課程也適合幼稚園學生)
- 學習地點:學校
中式剪紙
認識和欣賞中國民間剪纸藝術,各種剪纸手法 (對稱剪、五六角團花剪等)掌握剪紙和摺紙的基本技巧、剪紙造型、装飾底板。
剪紙在中國北方又稱為「窗花」常地人喜歡貼剪紙於櫥窗上。窗花的形式多適應窗的結構而變化。人們亦喜歡在新婚、新居入伙甚至店舖開張時以剪紙装飾。






利是封美術品
用設計精美、色彩鮮艷的利是封創作出具傳統特色的美術品如燈能和小金魚。

書法班-宋詞篇
宋詞為宋代儒客文人智慧精華,本工作坊带領學員透過書法訓鍊,學習宋詞的情深。






立體浮雕工作坊
立體浮雕工作坊結合非物質文化遗產與藝術於一身,参加者可藉此了解長洲本土文化,將其融入到作品創作中,並帶回家中留念及擺設。
臉譜繪畫工作坊
透過工作坊了解京劇的文化背景以及面譜的製作和設计,並製作出自己的面譜。







醒獅拓印
拓印為中國傳统技術,参加者可挑選喜歡的水墨颜色,讓水墨隨意塗抹在纸上,透過拓印模留下舞獅的形狀,齊來創造色彩繽紛及獨一無二的舞獅拓印吧!
國潮圖案藍曬製作
近年不少設計師都采用中華傳统的圄案樣式創作文创精品。本工作坊带領學生透過藍曬工藝(西方十九世紀第一代的曬相工藝)自由選取不同形式,不同時期的中華圖案樣式,如瓦片的花纹,圖騰,象形文字,甲骨文,甚至照片等,製作出獨一無二的精品如書籤、明信片,小布袋。半天的工作坊讓同學感受中華傳統x西方工藝的文創魅力,更可認識中華2000年來的美術語言!


- 每節時間:1.5小時
- 建議人數:10人
- 建議節數:10節或以上
- 建議對象:小學、中學
- 學習地點:學校

花燈製作
花燈紥作工藝也是香港非物質文化遗產清單的项目。本工作坊讓學員學習入門的花燈紥作工藝。先以竹篾、鐵絲等把骨架紥好,再貼上沙紙或綢布,完成一個完整的燈籠的。 學習目標: ▶認識不同花燈的應用場合 ▶認識傳统工藝品的造型 ▶認識花燈的製作材料 ▶學員能在家自己設計及製作花燈

竹編工藝
傳统竹編是用山上毛竹剖成篾片或篾絲並編織成各種用具和工藝品的一種手工藝。工藝竹編不僅具有很大的實用價值,更具深厚的歷史底蘊。一般做生活用品、農業用具。

蒲台島戲棚導賞
蒲台島戲棚是香港非物質文化遗產。本工作坊開展蒲苔島崖上戲棚的導賞活動。學生會認識蒲台島戲棚的搭建技術,及用竹篾製作一個戲棚的局部模型。 學習目標: ▶保護和傅承文化遗產 ▶培養創造力和解決問题的能力 ▶提升文化認同感 ▶學習技術技能 ▶促進社區参舆和合作

草本香包製作
製作草本香包是一個有趣且有益健康的手工活動,根據你的喜好選擇草本植物。(e.g:薰衣草有助於放鬆和助眠,迷迭香可以提神,薄荷則有清新的香氣)
手托木偶粵劇示範及體驗
- 每節時間:1.5小時
- 建議人數:10人
- 建議節數:5節或以上
- 建議對象:小學、中學
- 學習地點:學校
手托木偶粤劇是香港非物質遗產清單项目。木偶戲師傅需要手托木偶,操作竹片,表現豐富又靈活的動作。一些傳统的實木木偶,更内置有機關,表現眼睛和嘴唇的細微動作。木偶戲演出配合樂隊,進行“吹”、“打”、“彈”、“唱”等演唱。本活動提供一段木偶粤劇示範,及學生木偶操作驗。
學習目標:
▶認識傳統表演藝術
▶了解傳统的巧妙技藝
▶認識不同粤劇曲目及故事
華夏衣裳青年漢服體驗
- 每節時間:1.5小時
- 建議人數:10人或以上
- 建議節數:5節或以上
- 建議對象:小學、中學
- 學習地點:學校
漢服是文化自信的其中重要一環,近年來,越來越多人認識到傳统文化對社會的和諧發展所起到的作用。全球很多地方,包括英國、歐洲等,大中華區包括:台灣、香港、馬來西亞等等,特別是中國内地,都產生一股巨大漢服華服的熱潮·將漢服文化带入香港,於旅遊景點或不同活動以漢服形式巡游,加深更多人對漢服的認識。
學習目標:
▶了解歷史和文化
▶提升審美和品味
▶增強文化認同感
▶参加文化活動
▶學習禮儀和儀熊




客家花帶編織
- 每節時間:1.5小時
- 建議人數:15~20人
- 建議節數:5節或以上
- 建議對象:中學
- 學習地點:學校
燈帶編織技藝是香港非物質遗產清單项目·客家花帶是客家服飾中重要的元素·按用途分涼帽帶和燈帶等。是表現客家婦女的身份的重要標記。花帶的圖案;也表現了客家人對自然萬物、四時節氣的敬畏傳统。本工作坊介紹傳统客家婦女生活和花帶的關係,亦讓學生體驗花帶编織工序。
學習目標:
▶認識傅统客婦女的文化
▶認識客家花帶文化意義
▶認識客家花帶的編織方法和圖案
▶了解及探索客家花帶創新之路
中國茶道班
- 每節時間:1.5小時
- 建議人數:15~20人
- 建議節數:5節或以上
- 建議對象:中學
- 學習地點:學校
中國茶文化源遠流長;不但包含物質文化層面,還包括深厚的精神文明層面。本工作坊讓學生認識茶藝,即製茶、煮茶、品茶等三方面的技藝,亦讓學生認識不同產茶地區的氣候,所出產的茶的分别。透過此工作坊,可了解中國茶文化的知識,文學特性和悠久的歷史。
學習目標:
▶認識中國茶道的文化内涵
▶認識茶藝的技巧
▶認識中國不同茶產區的特性
▶學習中國不同茶派系的地理分佈
麵粉公仔
- 每節時間:1.5小時
- 建議人數:15~20人
- 建議節數:10節
- 建議對象:小學、中學
- 學習地點:學校
中國麵粉公仔手藝是一種傳统的民間藝術,具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文化内涵。麵粉公仔色彩績紛,形熊萬千,既有傳统特色亦勾起無數的有趣回憶,令人爱不釋手。誠邀您齊來享受這門傳统手工藝带來的樂趣。在工作坊上,資深導師分享麵粉公仔的歷史和製作技巧,一同完成可爱的麵粉公仔。
學習目標:
▶認識麵粉公仔歷史背景
▶製作公仔創意和技巧
▶製作材料及過程
▶了解麵粉公仔文化意義,及承载著豐富的文化内涵
粵劇化妝及姿勢
- 每節時間:1.5小時
- 建議人數:20~40人
- 建議節數:5節或以上
- 建議對象:小學、中學
- 學習地點:學校
妝是粤劇藝術重要一環,颜色對比強烈、眉目分明的妝容,令角色性格鮮明。學員學習到粵劇妝基礎上裝方法,如白色粉底上塗上胭脂;書上黑色的粗眼眉和眼線,塗上紅色的口紅,面頰兩加上的水,修出鵝蛋臉型。學習不同身體語言和造型,表達出不同角色的個性。
學習目標:
▶認識粤劇的化粧藝術
▶了解粤劇表達的身體語言
▶認識不同粤劇角色的特性
▶了解粤劇塑造不同角色的方法
客家舞貔貅訓練班(初級)
- 每節時間:1.5小時
- 建議人數:20~40人
- 建議節數:10節
- 建議對象:小學、中學
- 學習地點:學校
舞貔貅是香港非物質遗產清單項目,客家舞貔貅的造型,舞步動作,都蘊合著中國傳统藝術及武術精髓。有別於其他瑞獸的舞步,舞貔貅更有動感,運動量也更大。學員需要透過身體動作,表達貔貅的八態:喜、怒、哀、樂、動、靜、驚、疑。
學習目標:
▶認識傳統武術和表演藝術語言
▶認識客家文化歷史
▶了解中國傳统武術的精神
▶了解體育鍛鍊團體合作
迷你花牌製作
- 每節時間:1.5小時
- 建議人數:20~50人
- 建議節數:5節或以上
- 建議對象:中學
- 學習地點:學校
花牌紥作技藝是香港非物質遗產清單項目。花牌是傳統装飾紙紥;在香港已有近百年的歷史。有說法認為花牌是是中式牌樓的延續。時至今日,新界不少地區依然搭建大型花牌來宣告諸如新店開張、嫁娶、贺壽等喜慶活動。本工作坊教導學員製作迷你花牌,及介绍香港花牌的歷史。
學習目標:
▶認識花牌與香港歷史的關係
▶認識花牌製作的贺詞應用
▶了解花牌和人舆人之間的關係
▶了解個人化的迷你花牌
